2025
九月

06

87

【圣经问答】| 户籍纪33-34章

1231231

《户籍纪》第33 问答


1:本章主要内容是什么?

答:本章分为两大部分:

149:详细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后,在梅瑟和亚郎领导下,历经四十年,在旷野中所走的四十二个扎营地点。

5056:上主吩咐梅瑟,在进入许地之前,要以色列人完全驱逐当地居民、摧毁偶像,并说明土地分配的方式。


2:为何要详尽记载以色列子民四十年来的旅程?

答:这段记载有三层意义:

历史性:显示天主如何一步一步带领祂的百姓,从奴役中走向应许之地。

属灵意义:象征我们人生信仰的旅程,经历试炼、跌宕,但在天主引导下迈向圣地(天国)。

记忆的教育功能:犹太传统强调纪念天主的作为(参见《申命纪》8:2),这是一种信仰的操练,提醒我们不忘天主的恩宠与审判。


3:亚郎的死亡是在何时何地?具有什么意义?

答:亚郎在曷尔山上去世,时在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四十年五月一日,享年一百二十三岁(参33:38-39)。
这象征旧一代的领袖逐渐消逝,新的时代即将来临(由若苏厄领导进入许地)。天主的计划不会因人而止,祂的旨意恒久不变。


4:天主要求以色列人在进入许地后做哪些事?

答:

驱逐当地所有居民(参33:52

毁灭一切偶像与丘坛

清除异教的宗教象征

这些命令的目的是保持以色列的信仰纯洁,不被异教文化与宗教所污染。对我们今日信友而言,这象征我们要在生活中拒绝罪恶、远离偶像(包括世俗的权势、金钱、安逸等)。


5:分地的方式是怎样的?

答:土地将按照支派人数抽签分配(参33:54),这是天主主动的安排。签落何地,由天主决定(这体现祂的主权)。这也体现出圣教会中按照神的安排,各有其位的道理(参《格前》12:18)。


6:如果以色列人不照办,会有何后果?

答:如果他们不驱逐当地人,这些人将成为眼中的刺、腰间的针,即不断诱惑、迫害他们,甚至使他们离弃天主(参33:55)。最后,天主警告说:我打算了怎样对待他们,也要怎样对待你们。33:56
这警告我们信徒:若不忠于圣召,也将招致灵性的败亡。


7:对我们今天的天主教徒有什么启发?

答:这章的属灵教训非常现实:

我们的信仰旅程:人生如旷野的旅程,有高山低谷,有试探有恩宠,但天主始终同在。

信仰的洁净:我们也必须摧毁心中的偶像,清除诱惑,保守内心为天主所圣化的居所。

顺从天主的安排:不论我们的分地是多是少,是喜是忧,只要出于天主的手,我们应当感恩和忠诚。


结语反思:

我们每个人都像以色列子民一样,走在旷野之路上,通向应许的天乡。让我们在生活中铭记天主的引导、警告与祝福,以虔诚与顺服的心回应祂的召唤。


 


《户籍纪》第34 问答


1: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什么?

答:本章讲述了两大主题:

天主亲自划定客纳罕许地的疆界1–12节)

指定分配土地的负责人13–29节)
这强调天主不仅将许地赐给以色列人,更亲自规定边界,并设立具体的人来执行分配,是一种神治下的秩序


2:天主为什么要亲自划定客纳罕地的边界?

答:因为:

许地是天主的恩赐(参34:2),祂有权决定如何赐予与划分。

防止争端:明确边界,避免部落间土地之争。

强调圣洁归属:此地属天主,是祂赐给祂子民作产业的,应按祂的旨意处理,不容随意。


3:许地的边界是如何划分的?

答:

南界:从盐海东端,绕阿刻辣宾、卡德士巴尔乃亚、直到埃及河(即瓦地-厄尔阿里什),西入大海(参34:3–5)。

西界:地中海(大海)为自然边界(34:6)。

北界:从地中海延伸至曷尔山、哈玛特关口、责辣得、直到哈匝尔厄南(34:7–9)。

东界:从哈匝尔厄南到舍番、经黎贝拉、至基乃勒特海(即加里肋亚湖)东岸,再延至约但河和盐海(34:10–12)。

这说明许地既有明确的地理限制,也象征着天主子民生活的边界,应当在祂的秩序中生活。


4:哪些支派分得了约但河东岸的土地?

答:三个支派已经在约但河东岸得了产业(参34:14–15):

勒乌本

加得

默纳协半支派

他们早先请求这地作为产业(参《户籍纪》第32章),并获得批准,但必须先协助其他支派征服西岸之地。


5:谁负责监督和执行土地的分配?

答:

首席负责人:大司祭厄肋阿匝尔与梅瑟的继承人若苏厄34:17

每支派各选出一位首领,共十二人(34:18–28

这代表属神权与人权合作完成天主旨意,预表教会中牧职与平信徒共同承担福传与治理的责任。


6:这章对我们今天的信仰生活有什么启发?

答:有以下几点属灵意义:

天主是历史与地理的主宰:祂不仅关心灵魂,也关心人生活的具体领域,包括土地、居住、制度。

秩序与治理来自天主:划分边界与设立首领说明,教会生活需要有组织、有纪律、有代表性,如同保禄宗徒所说,一切都要有条有理(格前14:40)。

产业是恩赐非权利:以色列人得地为业,不是靠自己力量,而是天主的恩赐(参申8:17-18)。我们得救得福,也不靠功劳,而赖天主的慈爱。

教会的普世性与地方性:虽然全以色列是一个民族,但各支派分地不同,表明在合一中有多样,如同今日教会的普世性与地方教会的结合。


结语反思:

进入许地之前,以色列人要清楚边界、组织分配、各就其位。同样,信友在奔向天乡的路上,也要认识教会的秩序与职责,愿意服从天主的安排,忠于自己的圣召。

“主,我的产业是祢自己,在祢手中,我的命运安稳。”(咏16:5)


评论

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。